第六十三章 迷妹粉丝

新闻班的工作的确颇有成效,随着一篇篇重量级报道出现在各大刊物的醒目位置,老百姓对于南极考察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这不为了趁热打铁,一场别开生面的南极科普展览在考察队出发地上海如火如荼地举办了。

“这娃娃太可爱了,这眼睛圆圆的到处看,她多大啦?”

家门口就有规模这么大的南极展览,李燕就带着瑶儿也来凑热闹,可爱的宝宝一路上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目光,谁都愿意上来逗一逗,然后送上善意的微笑。

虽然八个月大的孩子还啥都看不明白,但李燕觉得应该让女儿多感受一下父亲的工作环境,而且说不定展览上还能看到赵阳拍的照片,这意义可就大了,她甚至连到时候让瑶儿用什么姿势来合影都已经想了好几套。

“欢迎来到大美南极科普展览,一位成人票,一位免票,请问您需要讲解服务吗?嗯……我们还可以给您提供一辆婴儿推车。”

展览的组织井然有序,为了提升参观者的体验,甚至还专门安排了海洋局和水产大学的人来客串讲解员。

虽然服务的价格不算便宜,但李燕只是犹豫了一秒钟就欣然接受。

虽然赵阳参与南极考察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但作为妻子的她对这片神秘大陆的了解也仅限于丈夫零星的分享,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带着女儿一起参观,李燕也想看看南极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吸引全世界的科学家前赴后继。

接待的讲解员是位非常年轻甚至有些稚嫩的年轻女孩,她满脸局促,看着比李燕这个“客户”还要紧张。

“您……您好,我是您今天的讲解员,我叫木子,是上海水产大学的大二学生……”

李燕甚至怀疑自己是木子接待的一位观众,小姑娘结结巴巴地做着自我介绍,一张脸涨得通红。

所幸虽然“不善言辞”,但木子的专业水平极佳,对于南极的相关知识熟稔于心,每走过一个展位都能将其中涵盖的内容和背景讲透,让李燕满意地连连点头。

“你们水产大学还教这些吗?我记得应该还没有极地科学相关的专业吧?”

行至休息区,李燕在木子的帮助下找了个隐蔽的角落给瑶儿喂奶,期间好奇地发问,因为在她的印象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大学已经开设了关于南北两极研究的专业。

“嗯嗯,是的李姐,我在学校里学的是水产资源,但我从小就对极地特别有兴趣,恰好我的专业课教授就曾经去过南极的外国考察站,所以从他那学到了不少知识。”

李燕的随和让木子放松了不少,她一边左顾右盼防止有人误入这片区域,一边把自己是如何与极地结缘的故事讲了出来。

“老师他说自己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能看到中国人自己的南极考察站,不过这个遗憾马上就要被填补了,现在我们的考察队正在南极奋勇战斗,我相信很快就会传来好消息了。”

木子并不知道自己面前正坐着两位南极考察队队员的家属,她双眼熠熠生辉,讲着从报纸上、从广播里听到的那些英勇事迹。

“这次展览也专门布置了一个展区,成列的都是这次考察队从南极发回来的珍贵影像资料,很多内容在国内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你可以好好期待一下。”

李燕没有立马“暴露”自己的身份,她就像一个普通观众,继续跟着木子在不同的展厅浏览,从南极的自然地理风貌到生物系统演化,从人类南极科考历史到中国极地事业的发展。

“这些照片上展现的是南极帝企鹅孵化的场景,和我们传统认知不一样,雌性帝企鹅在产蛋后,就会把‘宝宝’交给配偶,自己跑去海边觅食。”

“然后雄性帝企鹅在接过蛋后,会以双脚并拢的姿势把蛋滚到自己的脚背上,然后用腹部的皱皮把蛋完全盖住,这样就制造了一个类似被窝的温暖空间。”

木子指着展厅墙上的图片做起了详细介绍,那些清晰的照片上成千上万的企鹅背风而立,肩并着肩整齐排列,就好像正在等待检阅的士兵。

“雄性帝企鹅们会这样不吃不喝,甚至一动不动地坚持两个月左右,等雌性企鹅返回的时候,小企鹅也就出生了,然后‘妈妈’才会接过抚养的重任。”

“整个孵化过程里,雄性企鹅会消耗掉身上90%的脂肪,但只要在海里找到南极磷虾或是侧纹南极鱼这样优质蛋白质补充,它们很快就能把失去的营养补回来。”

李燕看着那些在凌冽寒风中用身体护住蛋的企鹅爸爸们,心里不由生出一丝敬佩之情,果然不管是什么物种,只要为人父母就会变得无比强大。

很难想象企鹅夫妻们是如何在零下40℃的环境中完成生命延续的复杂过程,他们相互接力,彼此信任,依靠着千万年形成的血脉天赋,硬生生在地球最寒冷的土地上创造了种族之火传承的奇迹。

“李姐,你看这张照片,是之前考察队的一位记者老师在阿根廷乌斯怀亚拍摄的,被带回国内后放在这里站出,上面那些是麦哲伦企鹅,相比于南极企鹅虽然体型较小,但为了养育后代敢于和天地斗争的勇气是一模一样的。”

木子指着居中的一张照片娓娓道来,看得出她真的很喜欢企鹅,字里行间满是夸赞。

李燕的视线顺着照片往下挪移,意外发现标注作者的一行小字,赫然正是“新华社记者赵阳”。

“赵阳老师抓拍的水平很高,把企鹅‘古灵精怪’的形象都记录了下来,之前我学习南极相关知识的时候拜读过老师很多文章,真的太崇拜老师了,能够用文字让南极的风光跃然纸上。”

木子越讲越激动,满眼都是小星星,这把李燕逗得忍不住捧腹大笑,她实在没想到自己老公竟然有一天还能收获一枚迷妹粉丝。

“李姐,你笑什么嘛,赵老师真的很厉害呀。”

“哈哈,我当然知道他很厉害,不然怎么会和他生孩子呢?”

“啊?你是赵老师的?”

“对呀,老实说,等他回来要不要我安排一下,这样你就可以当面问问他南极到底长啥样。”

“这……不好吧……”

“有啥不好,你今天的讲解服务我很满意,就当是为你谋点福利啦。”

“那……就谢谢李姐了。”

“你这丫头还真一点都不客气啊,行吧行吧,留个联系方式,等考察队凯旋归来我打你电话。”

“嗯嗯,我宿舍的电话是……”

两个女人,哦不,是三个女人在满是企鹅照片的展厅“交头接耳”,三言两语之间就把远在南极的赵阳给“卖了”,这位新华社的年轻记者恐怕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字竟然还有与“南极”二字相映成辉的一天。